修裱后質量檢測可隨機抽查,也可逐卷、逐件或逐頁檢查,檢測樣品量的抽取主要依據檔案的重要程度和檢查的組織形式而定。檢驗方法如下:
1、目測法。通過直接觀察,確認國家重點檔案經過修復后各方面符合修復質量標準。
2、觸摸法。用手觸摸,感覺修復的檔案紙張是否達到平、光、薄、滑、軟。
3、比較法。選定符合質量要求的為樣本,在每次修復工作寫成后,與樣本對比,評價其是否達到要求。
檔案修復質量評估的方法可以采用定量和定性兩種方法進行。
1、定量方法
修復技術實施中有些技術指標可以量化評定,比如修裱環(huán)境溫度、濕度、托裱搭接處不能超過2mm等。這些具體指標可以借鑒DA/T25-2000檔案修裱技術規(guī)范;DA/T37-2008歷史圖牒檔案修裱技術規(guī)范;WH/T14-2001古籍修復技術規(guī)范與質量標準;BS4971-2002文獻保護用修復和有關處理方法,推薦方法:2005國際圖聯圖書館資料的保護與處理原則;2008美國弗羅里達州檔案館文件與文獻修復技術。這些標準從不同的方法對檔案修裱技術、過程、方法進行了規(guī)定,有一些技術參數和質量要求可以參考。
2、定性賦值的方法
在檔案修復技術評估中,定性描述是一種常用的方法。除了定性描述,還可以采用定性賦值的方法進行較為客觀的評定。定性賦值即是將目標值的檢測分解為單項目標的完成情況和組合的完成情況,也就是將修復技術分解為幾個步驟或程序,考察每一步完成的情況和總體情況。由于目標值并不是都可以進行定量化描述的,所以宜采用定性調查,然后賦值評估。如先設計好修復技術實施每一步和總體效果等級表,等級劃分可以用幾組形容詞表示。通過修復技術打分,最后綜合評定。評估的范圍不可能是總體范圍,可以從總體中抽取典型性個體,用典型性個體代表整體水平。樣本數量越多,準確程度則會越高。
結果組合評估方法可將檔案保護技術評估體系進行加權處理。首先將整個過程分解為6個因子,如方案、技術人員的技能、工作態(tài)度、設備與環(huán)境、操作過程等六個級別,根據不同的情況賦予不同的權重系數。如果評估指標設為五級,每一級指標可采用100分為滿分值,用每一級所得的分值,在乘以權重系數得到各級值得值,各級值的總和既是總效果的評估值。
修復質量檢測評估可以按下列方式組織進行:
1、自檢
在每件檔案修復完成后,單位組織多年從事檔案保護和修復的技術人員或專家依據修復質量要求進行檢查,并填寫修裱后質量檢驗表。
2、委托第三方檢查評估
將修復后的檔案委托與本單位無關的第三方進行檢查評估,第三方具備一定的技術力量,多年從事檔案修復,具有豐富的修復經驗。要求第三方出具檢查報告。第三方檢查時,樣本的選取可采用隨機抽查與重點檢查相結合的方法
3、專家鑒定法
對于一批重要檔案,在集中完成修復任務后,可組織專家進行現場鑒定驗收。若修復質量經上述檢查存在一定問題,其質量的認定須經修復經驗豐富的專業(yè)人員鑒定。
檔案修復質量評估的研究是提高檔案修復水平的一種途徑,是減少“保護性破壞”的需要,一些關于修復技術的標準和修復技術成果為修復技術的評估提供了可能。但檔案的重要性和修復技術本身的復雜性,普遍推廣的評估方法必須是在實踐基礎上總結出來的,為此,檔案保護部門應加大研究力度,實驗檔案修復技術的科學、客觀評估。
內容來源:張美芳《紙質檔案修復質量評估方法的研究》,發(fā)表于2010年第11期《北京檔案》。